2019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入围作品《看不见的女人》,用细腻绵长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段被时代洪流冲散的姐妹情谊。这部改编自玛莎·巴塔利亚同名小说的巴西电影,由曾执导《霓虹牛》的卡里姆·埃诺兹操刀,以1950年代里约热内卢为背景,展现父权社会下女性命运的残酷与韧性。
影片采用双线叙事结构:姐姐吉达(朱莉娅·斯托克勒饰)是渴望自由的钢琴家,妹妹尤莉迪丝(卡罗尔·杜阿尔特饰)则梦想成为作家。当吉达为爱情私奔后,父亲刻意切断姐妹联系——他烧毁信件、编造谎言,让彼此都以为对方抛弃了自己。这个充满象征意味的情节,折射出当时巴西社会对女性自主权的压制。导演特意选用泛黄的胶片质感,让观众仿佛在翻阅一本被岁月浸染的旧日记。
片中令人心碎的细节比比皆是:尤莉迪丝在打字机前创作时,镜头总聚焦在她颤抖的手指;吉达弹奏的肖邦《离别曲》成为贯穿全片的听觉符号。最震撼的是那个长达3分钟的沉默镜头——中年尤莉迪丝在街头与已成老妇的姐姐擦肩而过,却因时代造成的认知错位而未能相认。这个场景让许多观众联想到巴西军事独裁时期(1964-1985)无数被迫离散的家庭。
电影美术团队精心还原了1950-1980年代巴西的城市变迁:从里约殖民风格建筑到新兴工业区的灰暗公寓,场景转换暗喻着角色命运。服装设计更藏着精妙隐喻——姐妹俩分别偏爱的蓝色与绿色服饰,在结局处通过孙辈的毛衣颜色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些视觉语言让影片在个人叙事之外,平添了历史厚重感。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姐妹的两位演员贡献了教科书级的表演。卡罗尔·杜阿尔特为塑造作家角色,专门学习老式打字机和葡萄牙语正字法;朱莉娅·斯托克勒则花了半年时间练习钢琴,片中所有演奏镜头均为实拍。这种创作诚意让影片在豆瓣获得7.8分的同时,也斩获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奖。
正如影评人塔蒂亚娜·利维指出:这部电影最残酷之处,在于它讲述的不仅是两个女人的故事,而是整整一代拉丁美洲女性被系统性地从历史叙事中抹去的集体记忆。导演用温柔而坚定的镜头告诉我们:有些分离不是偶然,但有些联结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