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上映的纪录片《登山家》(The Alpinist)中,导演彼得·莫蒂默和尼克·罗森将镜头对准了加拿大年轻登山者马克·安德烈·莱克莱尔(Marc-André Leclerc)的传奇人生。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3的作品,不仅记录了莱克莱尔惊险的攀登历程,更深入探讨了极限运动背后的精神世界。
影片最震撼的段落莫过于莱克莱尔独自挑战巴塔哥尼亚的托雷峰(Cerro Torre)。这座海拔3128米的尖峰被称为攀登界的珠穆朗玛,其光滑的花岗岩壁和变幻莫测的天气让无数专业登山者折戟。导演采用无人机跟拍技术,真实记录了莱克莱尔在零下30度环境中,仅凭冰镐和冰爪在近乎垂直的冰壁上攀爬的场景。令人惊叹的是,这位23岁的年轻人全程不使用固定绳索,完全依靠自由攀登(free solo)方式完成挑战。
与传统登山纪录片不同,《登山家》特别关注了主角的成长背景。莱克莱尔从小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却在攀岩中找到了专注的秘诀。他的女友布里特·哈林顿(Brette Harrington)也是职业登山者,两人在加拿大斯夸米什的悬崖边搭建的树屋,成为影片中最温情的场景。这种对登山者日常生活的人性化刻画,让观众理解到:极限运动员并非疯狂冒险者,而是用生命践行某种哲学理念的普通人。
影片还邀请了徒手攀岩第一人亚历克斯·霍诺德(Alex Honnold)和登山传奇赖因霍尔德·梅斯纳(Reinhold Messner)进行专业解说。梅斯纳在评价莱克莱尔时特别指出:新一代登山者正在重新定义可能性,他们用最轻量的装备挑战最危险的路。这段访谈穿插着1960年代梅斯纳兄弟首登南迦帕尔巴特峰的珍贵影像,形成跨越时空的登山精神对话。
令人唏嘘的是,在影片后期制作期间,莱克莱尔在阿拉斯加门登霍尔冰川的一次常规攀登中意外失踪。这个突如其来的悲剧为纪录片增添了沉重注脚,也让观众更深刻地思考:当人类不断突破极限时,我们究竟在追寻什么?正如导演莫蒂默所说:马克教会我们的不是如何征服高山,而是如何与山对话。
92分钟的片长里,《登山家》用IMAX级摄影呈现了落基山脉、巴塔哥尼亚等绝美景观,配乐大师阿里·福尔曼(Ali Farka Touré)的非洲蓝调吉他更赋予影片独特的诗意气质。这部纪录片最终获得2022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纪录片提名,成为继《徒手攀岩》后又一部引发大众对登山文化关注的佳作。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