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翻拍版的《恐惧的代价》是法国导演朱利安·勒克莱克对1953年同名经典的一次大胆重构。这部网飞出品的新作将故事背景从南美移植到了当代北非沙漠地区,讲述四名底层工人为高额报酬冒险运输硝化甘油的死亡之旅。可惜的是,这部试图融合社会批判与极限惊悚的作品,最终只获得了豆瓣4.9分的评价。
影片开场就用一组航拍镜头展现了令人窒息的沙漠炼油厂——生锈的管道像血管般蔓延,工人们如同蝼蚁在高温中劳作。主角雅克(索费亚尼·泽尔玛尼饰)是个阿尔及利亚移民,这个设定明显呼应了法国当下的移民问题。当他和其他三名 disposable(可抛弃的)工人被迫接下运送易爆物的任务时,导演刻意用特写镜头捕捉了他们签合同时颤抖的手指,暗示这将是一份与魔鬼的交易。
相比原版的心理惊悚,新版更侧重动作场面。在穿越峡谷的经典桥段中,卡车轮胎压过风化岩层的碎裂声被放大到近乎刺耳,而随车摇晃的硝化甘油桶特写,让观众仿佛能闻到那股甜腻的死亡气息。可惜过度依赖CGI的塌方场面反而削弱了真实感——有观众吐槽像是玩了一半的《神秘海域》游戏过场动画。
影片试图通过支线剧情探讨新议题:安娜·吉拉多特饰演的女记者调查石油公司黑幕,奥尔本·勒努瓦扮演的退伍兵患有PTSD。但这些现代元素就像强行粘贴的补丁,与主线故事产生严重割裂。当卡车在第三幕终于爆炸时,那团过于精致的橙色火球,反而让本该震撼的悲剧变成了视觉奇观。
影评人指出,翻拍版丢失了原版最珍贵的存在主义焦虑——当生死悬于一线时,人性如何在恐惧中显形。新版中频繁的无人机俯拍虽然壮观,却把人物拍成了沙漠里的蚂蚁,难以建立情感联结。或许正如《电影手册》的尖锐评论:当恐惧成为明码标价的消费品,它的代价就只剩爆米花的温度。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