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狗脸的岁月》:1985年瑞典经典喜剧,笑中带泪的成长故事

1985年上映的瑞典电影《狗脸的岁月》(原名:Mitt liv som hund)是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的成名作,这部温暖中带着酸涩的半自传式作品,通过12岁男孩英格玛的视角,展现了童年生活中那些看似荒诞却充满生命力的瞬间。影片在豆瓣获得8.4分的高评价,被许多影迷誉为最懂童年的电影。

冰与火的童年叙事

故事设定在1950年代的瑞典小镇,母亲患肺结核卧床不起,父亲远在智利工作,小主人公英格玛(安东·格兰泽柳斯 饰)像只被踢来踢去的皮球,先后辗转于脾气暴躁的叔叔家和性格古怪的舅舅家。影片最精妙之处在于用喜剧外壳包裹悲剧内核——当英格玛听说苏联太空犬莱卡被困在卫星里等死时,他会认真地问大人:你们说莱卡现在能看到星星吗?这个看似幼稚的问题,恰恰暗喻着孩子对自己处境的认知。

霍尔斯道姆的犬系美学

导演拉斯·霍尔斯道姆后来以《忠犬八公的故事》闻名好莱坞,其实早在《狗脸的岁月》中就展现了他独特的犬系视角。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隐喻令人动容:英格玛总把自己比作被火箭送上太空的流浪狗,既是对孤独处境的自嘲,也暗含对自由的向往。在舅舅家的阁楼上,他通过望远镜观察邻居的日常,这个充满童趣的举动,恰似小狗透过栅栏张望世界。

瑞典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影片继承了伯格曼开创的瑞典电影传统,用自然光拍摄、非职业演员出演等手法,呈现出粗粝真实的生活质感。其中裸体老太太追打男孩的经典桥段,既有北欧电影特有的冷幽默,又暗含对衰老与死亡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扮演英格玛的小演员安东·格兰泽柳斯贡献了影史最灵动的儿童表演之一,他那些对着星空自言自语的长镜头,让观众笑着笑着就湿了眼眶。

超越时代的成长寓言

三十多年后再看这部电影,会发现它精准捕捉了成长过程中的普遍体验:用荒诞对抗恐惧(英格玛总在危急时刻讲冷笑话),用幻想消解孤独(他坚信自己会像超人一样飞起来)。影片结尾,英格玛在冰天雪地里与狗狗相拥而眠的画面,成为电影史上最治愈的瞬间之一——这或许就是导演想说的:就算命运给我们一张狗脸,也要活出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注:影片改编自作家雷德·雅各布森的同名半自传小说,原著中更多描写了瑞典战后社会的压抑氛围,电影则选择通过儿童视角进行软化处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