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法国凯撒奖颁奖典礼上,一部融合黑色幽默与战争创伤的影片《天上再见》横扫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五项大奖,成为当年法国影坛的最大赢家。这部由阿尔贝·杜邦泰尔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与战后社会的荒诞巧妙编织,呈现出一幅令人笑中带泪的浮世绘。
影片改编自龚古尔文学奖得主皮耶尔·勒迈特的同名小说,故事始于1918年11月的西线战场。就在停战协议生效前最后时刻,野心勃勃的中尉普拉代勒(洛朗·拉菲特饰)为邀功发动无谓进攻,导致年轻士兵爱德华(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饰)面部严重毁容。这个充满讽刺意味的开场,奠定了影片对战争荒谬性的批判基调——夺走士兵容貌的不是敌人炮火,而是己方军官的虚荣。
杜邦泰尔用超现实手法处理战争创伤:爱德华戴上手工制作的华丽面具,这些宛如艺术品的面具既是生理伤口的遮蔽,更是精神创伤的外化。其中那个镶嵌珠宝的鸟喙面具,灵感源自中世纪瘟疫医生的装束,既诡异又凄美,成为影片最令人难忘的视觉符号。这种将痛苦转化为艺术表达的处理方式,让人联想到德国艺术家奥托·迪克斯的战争版画——用夸张变形揭露战争本质。
影片中段转入战后巴黎的浮华世界,形成强烈反差。爱德华与战友阿尔伯特(杜邦泰尔饰)策划的战争纪念碑诈骗案,堪称对消费主义最辛辣的讽刺。他们利用民众对逝者的缅怀心理,设计根本不存在的纪念碑方案牟利。这个荒诞的犯罪计划,恰似对凡尔赛条约后法国社会虚伪氛围的隐喻——当权者用宏大叙事消费伤痛,而真正的受害者却在面具后沉默。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在喜剧外壳下埋藏着严肃的历史关照。片中出现的毁容军人收容所真实存在于战后法国,这些被称作断脸人的伤员常被政府藏匿,以免破坏胜利叙事。影片通过爱德华父亲(尼尔斯·阿贺斯图普饰)这个银行家角色,揭示了资本与权力的共谋关系——他们既制造战争,又从中渔利,最后还要抹去战争痕迹。
当爱德华在片尾从楼顶纵身跃下,那些漫天飞舞的诈骗合同与金色面具,构成对资本主义最诗意的控诉。这个兼具悲剧性与解放感的结局,让影片超越普通战争片的范畴,成为关于记忆、尊严与救赎的现代寓言。正如导演所说:面具之下,是我们所有人不愿示人的伤口。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