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的柏林电影节上,一部名为《她来找我》(She Came to Me)的美国电影悄然亮相。这部由丽贝卡·米勒自编自导的作品,试图用轻快的喜剧外壳包裹关于创作困境与情感救赎的内核。影片主演阵容堪称豪华——小恶魔彼特·丁拉基饰演一位陷入创作瓶颈的歌剧作曲家,安妮·海瑟薇则化身他的心理咨询师妻子,而玛丽莎·托梅饰演的神秘拖船船长,正是触发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
电影开场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一间创作室,堆满乐谱的钢琴上散落着咖啡渍(这个细节暗示着主人公长期伏案工作的状态)。丁拉基饰演的史蒂文已经两年写不出一个音符,直到某天在妻子的建议下外出散步时,偶遇托梅饰演的粗犷而迷人的拖船船长凯特。这场看似荒诞的邂逅,实则取材自导演对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思考——那些突破常规的相遇,往往能打破思维的壁垒。
影片巧妙地采用多线叙事结构:除了史蒂文与凯特的奇妙际遇,还平行展开青少年初恋故事线(由埃文·埃里森和哈洛·简演绎),以及安妮·海瑟薇饰演的 therapist 自身面临的中年危机。这种叙事方式让人联想到伍迪·艾伦式的都市情感寓言,不过米勒导演更注重表现人物间微妙的情感共振。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歌剧创作与现实情节形成互文关系,当史蒂芬将这段奇遇谱写成歌剧时,舞台上夸张的唱段与现实中克制的表演产生有趣的张力。
尽管拥有金球奖级别的卡司,该片在豆瓣仅获得6.2分。部分观众认为影片试图探讨的议题过多——从创作焦虑、阶级差异到青少年性启蒙,导致叙事略显散漫。但值得肯定的是,电影用温暖而不煽情的方式呈现了纽约多元的社会图景:从知识分子的loft公寓到码头工人的生活场景,不同阶层的碰撞既制造笑料也引发思考。特别是玛丽莎·托梅饰演的蓝领女性,打破了同类题材中对工人阶级的刻板印象。
102分钟的片长里,导演用轻快的节奏保持观影愉悦感,比如出现多次的狗叼乐谱桥段,既推动剧情又制造笑点。不过某些超现实场景的处理(如突然出现的合唱团)可能让部分观众感到跳戏。影片最终选择用一场歌剧首演作为结局,所有线索在此交汇——这种处理方式虽然传统,但恰好呼应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主题。
作为丽贝卡·米勒的第五部长片,这部作品延续了她擅长的知识分子喜剧路线,虽然未能超越前作《麦吉的计划》的口碑,但彼特·丁拉基细腻演绎的创作焦虑,以及安妮·海瑟薇突破性的严肃喜剧表演,仍然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或许正如片中那句台词所说:灵感不会敲门,它只会突然拽着你的衣领转身——这部电影本身就像一次突如其来的造访,不一定完美,但足够令人难忘。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