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香港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许鞍华执导的《胡越的故事》,以冷峻的笔触描绘了越南华裔难民在动荡时代的生存困境。影片中周润发一改往日潇洒形象,饰演的胡越是一个为生存而挣扎的退伍军人,这个角色也成为他早期演技突破的重要标志。
电影开场便以1970年代末越南排华事件为背景——胡越冒着枪林弹雨救出少女琴娘(缪骞人 饰),两人乘难民船抵达香港。在难民营的铁丝网内,胡越用军用水壶接雨水的特写镜头,无声诉说着难民最基本的生存渴望。许鞍华用纪录片式的手持摄影,真实再现了当时香港调景岭难民营的环境:拥挤的帐篷、褪色的联合国旗帜、多语言混杂的焦虑人群。
片中一个令人揪心的细节是胡越的身份困境——他持有的中华民国护照不被香港承认,而越南又回不去。这种政治夹缝中的身份迷失,正是当年数十万越南难民的集体写照。为获取假护照,胡越被迫加入黑帮从事杀手工作,却在暗杀任务中意外救下被迫卖淫的沈青(钟楚红 饰),两条绝望的生命由此交织。
影片最具震撼力的是码头逃亡戏:暴雨中胡越与沈青挤在货轮底舱,生锈的船体随着海浪剧烈摇晃,两人紧握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个长镜头不仅展现了许鞍华对空间调度的掌控力,更隐喻着难民命运如同怒海孤舟般的无常。当胡越最终抵达纽约唐人街,发现这里不过是另一个充满暴力和欺骗的牢笼时,影片完成了对逃亡神话的彻底解构。
《胡越的故事》虽被归类为犯罪片,但其内核是对战争创伤与身份认同的深刻探讨。周润发在餐馆擦地板时突然落泪的即兴表演,被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评为八十年代最动人的表演瞬间之一。这部作品不仅是许鞍华人道主义关怀的早期体现,更成为研究东南亚难民史的重要影像文献。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