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疼痛难免》导演露西·福布斯与《妇女参政论者》编剧艾比·摩根再度合作的《布偶寻踪》(原名《埃里克》),是2024年最令人意外的心理惊悚剧集。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此次化身酗酒成性的木偶师文森特,在纽约地下木偶剧场与失踪儿子的幻象展开一场超现实寻人之旅。
剧集开篇就呈现强烈反差:光鲜的百老汇剧场后台,文森特设计的儿童节目布偶埃里克正在获得掌声,而他的现实生活却支离破碎。当9岁儿子埃德加在上学途中神秘失踪,警方在排水沟发现的黄色雨衣碎片,与文森特醉酒后记忆中的红色雨衣产生诡异出入——这个细节成为全剧第一个重要悬念。
制作团队特别邀请捷克老牌木偶剧团Sázava设计主角埃里克,这个高约1.2米的提线木偶采用传统榉木雕刻,眼部装置了可转动的玻璃义眼。在第四集关键场景中,当文森特在地下室发现埃里克自动书写儿子日记时,木偶关节发出的咔嗒声实际来自剧组特制的机械音效装置,这种声音设计让超自然氛围更具实感。
剧集对1980年代纽约的还原令人惊叹:从时代广场闪烁的健牌香烟广告,到警局使用的IBM电动打字机,美术组甚至复刻了当时地铁特有的橘红色座椅。值得一提的是,康伯巴奇为角色设计的布鲁克林口音,是在语言教练指导下模仿当地酒保的说话节奏,与他在《电力之战》中的英式发音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豆瓣6.7分显示剧集存在争议,但第六集长达12分钟的木偶独白戏堪称表演教科书。当埃里克突然用儿童声线说出爸爸那天其实看见我了时,镜头切换至文森特瞳孔剧烈震颤的特写,这种用微观表情代替惊悚音效的处理方式,展现出导演对心理悬疑的独特理解。
目前IMDb上关于结局的讨论已超2000条,特别是最后地铁隧道里出现的双胞胎木偶,被粉丝解读为对皮娜·鲍什《穆勒咖啡馆》的致敬。该剧虽以失踪案为线索,实质探讨的是创伤记忆如何扭曲现实认知——就像剧中反复出现的隐喻:操纵木偶的人,最终被自己的心魔所操控。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