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夏季,东京电视台推出的短剧《爸爸活》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掀起了热议。这部剧名中的パパ活(爸爸活)源自日本当代社会特有的パパ活文化,指年轻女性通过约会年长男性获取经济支持的行为。编剧野岛伸司延续了他一贯的大胆风格,将镜头对准了东京都市圈隐形的灰色社交地带。
剧中女大学生杏里(饭丰万理江 饰)的遭遇折射出当代日本年轻人的生存困境——一边是高昂的学费和生活成本,另一边是就业市场的严苛。某个雨夜,她在涉谷的咖啡馆偶遇中年作家栗山航(渡部笃郎 饰),这场相遇看似偶然,实则揭示了都市人际关系的微妙本质。渡部笃郎用收放自如的演技,将中年男性内心的孤独与掌控欲演绎得层次分明。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三集展现的约会交易细节:杏里穿着得体但不过分成熟的连衣裙,在东京midtown的餐厅与爸爸共进晚餐。镜头特写她悄悄计算餐点价格时颤抖的睫毛,以及餐后收到的装有五万日元信封时复杂的表情变化,这些细腻刻画让观众得以窥见这种特殊关系中的心理博弈。
制作团队在场景设计上颇具匠心。栗山航的书房堆满了精装本书籍和古董文具,窗外是六本木的都市夜景,这种环境设定巧妙暗示了人物阶级差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杏里居住的狭窄公寓,洗衣机轰鸣声与隔壁的吵闹声交织,真实再现了东京独居年轻人的居住现状。
虽然豆瓣6.8的评分表明剧本存在争议,但剧中关于代际关系、物质主义与情感需求的探讨仍具有现实意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第七集的长镜头对话:两人在晨光中的代代木公园长椅上,就感情是否都能用价值衡量展开辩论,这段持续7分钟的灵魂拷问,堪称当代都市人际关系的隐喻性写照。
该剧每集24分钟的时长看似短小,实则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学注脚。从银座高级酒吧到神保町旧书店,从和服茶会到深夜便利店,剧组通过这些典型场景,构建起当代日本都市生活的浮世绘卷。尽管结局引发不同解读,但正是这种开放性,让观众对利益与真情的边界产生持续思考。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