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夏季的国产剧市场中,一部名为《目之所及》的悬疑剧悄然引发关注。该剧由擅长现实主义题材的毛鲲宇执导,他曾凭借《沙海》《执念如影》等作品中对人性深度的挖掘获得业内认可。与常见的刑侦悬疑剧不同,《目之所及》将视角聚焦于视觉感知与真相认知之间的微妙关系——当我们亲眼所见的事物与客观事实产生偏差时,信任体系将如何崩塌又重建。
剧中由罗晋饰演的神经眼科医生秦风与王子文饰演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林薇,共同卷入一宗离奇的“视觉证言凶杀案”。某起命案的唯一目击者坚称看到红衣女子行凶,但医学检查显示其患有罕见的“安东综合征”——一种导致失明却坚决否认自己失明的神经疾病。这个设定源自真实医学案例:1903年神经学家加布里埃尔·安东记录的病例中,患者尽管完全失明却仍能详细“描述”根本不存在的场景。
制作团队为还原视觉偏差的感官体验,特邀中科院视觉认知专家担任科学顾问。在首集出现的“旋转门错觉”场景中,运用了特制棱镜镜头与声场偏移技术,让观众同步体验主角看到的扭曲空间——一扇普通玻璃旋转门在特定光线折射下呈现多重镜像,使得目击者无法分辨凶手是从室内逃脱还是融入了人群。这种视觉欺骗手法在现实中确有原型:2018年温哥华警方曾通过光学实验证实,某起抢劫案目击者描述的蓝色车辆,实际是因霓虹招牌折射产生的色差错觉。
演员阵容呈现电影级配置:余男饰演的失明画家需通过触觉感知世界,为此她提前三个月在盲人康复中心体验生活,学习用陶土塑形替代视觉观察;老戏骨陈瑾扮演的脑神经学家,剧中大段关于视觉皮层V1区功能的专业台词,均经过北医三院神经科医师逐字校准。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出现的“视觉暗示犯罪”情节,借鉴了2009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关于“无意识模仿行为”的心理学实验——犯罪嫌疑人通过特定频率的闪光刺激,诱导目击者产生虚假记忆。
剧集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每集片头出现的破碎玻璃动画暗藏玄机:这些看似随机的裂纹实际构成汉字偏旁,随着剧情推进逐渐拼出关键线索。这种细节设计延续了导演毛鲲宇一贯的视觉符号美学,其前作《黄金瞳》中就曾用文物纹样隐喻剧情走向。
目前公布的百度网盘资源(提取码:zbur)包含4K杜比视界版本,值得注意的是一段长达2分17秒的“视觉诡计”长镜头——从角色主观视角切换到上帝视角时,场景色彩会从高饱和度逐渐褪至黑白,暗示“所见非实”的核心主题。这种技术实现需要特殊的光谱分离拍摄系统,国内仅有《流浪地球》系列使用过类似工艺。
尽管剧集设定为架空时间线,但其中涉及的“视觉证据司法认定”问题,恰与2024年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感官证据采信标准”的条款形成互文。在AI换脸技术泛滥的当下,该剧通过悬疑叙事提出的“如何定义真实”之问,无疑具有超越类型片的现实意义。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