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由奥地利与德国联合制作的七集迷你剧《卡夫卡》(2024),以文学巨匠弗兰茨·卡夫卡的真实人生为蓝本,用细腻的镜头语言还原了20世纪初布拉格的文艺氛围。导演大卫·沙尔科曾凭《暗室》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此次他选择用42分钟一集的紧凑篇幅,聚焦卡夫卡在保险公司职员与文学天才之间的双重身份。
剧中饰演卡夫卡的瑞士演员乔尔·巴斯曼,为角色减重15斤以贴近作家消瘦的体态。他通过微颤的手指和神经质的眼神,精准呈现了卡夫卡写作《变形记》时指甲缝里都渗着焦虑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剧组在布拉格老城实地取景时,特意使用了与卡夫卡时代相同型号的奥利康打字机,键盘敲击声都是现场收录的真实音效。
第三集父亲的审判重现了著名文学事件:1919年卡夫卡将《致父亲的信》读给家人听时,饰演父亲的海因里希·施密特用啤酒杯砸碎镜头的画面,暗示着现实与超现实的双重压迫。这种表现手法明显致敬了卡夫卡小说中常见的荒诞感,就像《城堡》里永远无法抵达的官僚机构。
该剧在德语区播出后引发热议,特别是对卡夫卡与未婚妻菲利斯·鲍尔复杂关系的刻画。编剧参考了2016年新发现的217封情书原件,第五集中两人在柏林阿斯卡尼施霍夫酒店解除婚约的场景,台词直接引用了卡夫卡日记:爱是一场无休止的审判,而我是永远的被告。
目前豆瓣8.2的评分中,多条评论提到剧中保险公司的场景设计——那些堆积如山的公文与卡夫卡未完成手稿形成强烈对比,就像他笔下《美国》中轮船永远靠不了岸的隐喻。这种将文学意象视觉化的处理,让观众更能理解为何卡夫卡临终前要求焚稿,却又偷偷保留《饥饿艺术家》手稿的矛盾心理。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